今年三季度全国多地多次发布红色、橙色高温和台风预警,持续高温炎热天气和台风灾害对全国农产品生产供应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市场经营户和公司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市场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据统计今年三季度市场总成交额达107009.4万元,总成交量达240076吨,日均人流量为22000人次,车流量为9400车次。三季度具体运行态势分析如下:
一、总体运行态势
本季度市场呈现稳中有增运行态势,总成交额达107009.4万元,总成交量达240076吨,与去年同期相比成交额增长23.8%,成交量增长6.7%。其中蔬菜成交额61521.4万元,成交量211894吨,成交额和成交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0.48%和2.67%;猪肉成交额9515万元,成交量4650吨,成交额和成交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62%和4.21%;水产成交额17486万元,成交量11180吨,成交额和成交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0.5%和-7.86%;禽蛋成交额696万元,成交量792吨,成交额和成交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0.82%和2.85%;补充行业成交额3397万元,成交额同比增长1.1%;冷冻行业成交额14394万元,成交量10980吨。
一、蔬菜行业
本季度蔬菜累计成交量211894吨,成交额61521.4万元,成交均价2.9元/公斤。相比去年同期成交量205501吨,成交额55540万元和成交均价2.7元/公斤,同比分别增长3.1%、10.8%、7.4%。蔬菜行业呈现增长态势分析如下:
成交量增长分析
7月成交量增长主要原因是1、受北方夏季菜供应充足、高温季节保鲜期减少和损耗增长等多重因素影响;2、本地春季菜受今年春季天气较好影响,生产供应充足。8月和9月成交量增长主要原因是受部分产地受灾供应减少,下游经营商备货增加和高温季节保鲜期减少、损耗增长等多重因素影响。
2、成交均价增长7.4%
7月平均成交均价较去年同期下降0.05元/公斤,同比下降1.74%,主要原因是1、受全国蔬菜价格整体较低的影响;如土豆,今年1.8元/公斤,相比去年同期2元/公斤,下降0.2元/公斤;2、受部分新菜上市价格波动、本地菜供应量增加和气温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二级批发交易以低价快销方式为主,据经营户反馈,目前处于高温季节,蔬菜保鲜期减短,时间一长,蔬菜品质就相差大,往往就降价销售。特别是叶菜类,如青菜、芹菜等保鲜期短的叶菜。8月平均成交均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0.18元/公斤,同比增长6.6%,上涨主要原因是山东寿光、昆明等部分蔬菜主产区遭受台风灾害,这对产地夏季和秋季的蔬菜生产、供应和质量都造成一定影响,受灾区供应紧张导致菜价有所上升,其中叶菜类的价格上涨尤为明显,白菜、芹菜、香菜等涨幅最大。香菜价格一度从12元/公斤上涨至36元/公斤。9月平均成交均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0.45元/公斤,同比增长17.85%,上涨主要原因是本季上市的部分品种蔬菜受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价格低迷及产区春季天气低温等影响,种植面积减少,产量减少,从而拉动价格上涨。如土豆,本月均价在1.8-2.2元/公斤,去年同期价格在1.6-2.0元/公斤,同比增长11%,西红柿,本月价格在7元/公斤,去年同期价格在5元/公斤,同比增长40%。
三、猪肉行业
本季度猪肉成交量4650吨,成交额9515万元,成交均价20.46元/公斤。相比去年同期成交量4462吨、成交额8924万元和成交均价20元/公斤,同比分别增长4.2%、6.6%、2.3%。猪肉行业呈现出:
1、成交量呈现7月和8月平稳、9月下降态势
7月和8月成交量达1750吨、1700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0.52%和17.24%,主要原因是受全国猪肉价格整体低迷的影响,低价带动销量的上升。9月成交量仅1200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3%,主要原因是本月猪肉进货价格从8月份的16元/公斤上涨至26元/公斤,涨幅达62.5%,价格上涨明显抑制了猪肉消费。
2、成交均价呈现9月大幅上涨态势
7月和8月受全国猪肉价格整体稳定和较低的影响,成交均价分别为17元/公斤和18元/公斤,相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5%和10%;9月均价达29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45%,主要原因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本月我省开始控制外省生猪进入数量,生猪的供应在短期内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从而导致我省生猪的供应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四、禽蛋行业
本季度禽蛋成交量792吨,成交额696万元,成交均价8.79元/公斤。相比去年同期成交量770吨、成交额532万元和成交均价6.91元/公斤,成交量同比增长2.9%,成交额同比增长30.1%,平均成交单价增长27.2%。
1、成交量呈现平稳运行态势
7月受高温天影响,禽蛋产地产量开始下降,价格有所上涨,当月成交量240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4.28%;8月受中秋食品生产企业开始生产备货、高温季节产蛋率下降、供货量减少和均价高于去年同期等多重因素影响,当月成交量达292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67%;9月受中秋食品生产企业备货结束、产地气温有所下降,禽蛋生产供应有所回升,价格下调等多重因素影响,本月成交量260吨,与去年持平。
2、成交价格呈现7月和8月上涨,9月下降态势
7月成交均价8.4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55%,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禽蛋价格低迷;8月成交均价9.8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40%,主要原因是今年禽蛋价格高于去年同期,环比上涨幅度低于去年同期;9月成交均价8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
五、水产行业
本季度水产成交量11180吨,成交额17486万元,成交均价15.64元/公斤。相比去年同期成交量12135吨、成交额17405万元和成交均价14.34元/公斤,成交量同比下降7.9%,成交额同比持平,成交均价增长9.1%。
成交量呈现下降态势
本季度成交量下降主要原因是1、受到部分产地供应减少影响,据经营户反映主要因去年价格行情低,部分供应商减少了生产规模,导致供应减少;2、受水产平均成交均价上升影响,市场水产主要交易品种花鲢、白鲢、草鱼、鲫鱼等鱼类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1-2元/公斤,小龙虾、明虾、梭子蟹和大闸蟹等虾蟹类产品平均价格较同期上涨6-10元/公斤。
2、成交均价呈现上涨态势
本季度成交均价上涨主要原因是受因去年价格行情低迷导致部分产地减少养殖规模,导致今年的供应量减少和价格上涨。
六、冷冻行业
本季度冷冻成交量10980吨,成交额14394万元,成交均价13.11元/公斤。相比上季度成交量11395吨,成交额13674万元,成交均价12元/公斤,成交量环比下降3.6%,成交额环比增长5.3%,平均成交单价环比增长9.3%。成交量环比下降原因是受本季高温季节冷冻产品运输和储存成本增加、价格上涨和消费淡季等多重因素影响。
七、补充行业
调料、豆制品、冷冻、酱菜等行业为市场的补充行业,其完善了市场商品体系,本季度成交额314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呈现稳定运行态势。
八、人流和车流
受市场运行繁荣稳定影响,日均人流量和车流量呈现稳中有升态势,本季日均人流量为2200人次,车流量为9400车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别长升4.76%和1.1%。主要原因是经一年多运行,市场已成为我市及周边地区农副产品主要集散中心,各类农副产品的价格优势明显,同时随着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逐步提升,市场福射范围较以前有所扩大。据经营户反馈,以往没有到市场采购的温州和台州客商开始到市场来采购,周边邻近的金华孝顺、付村等批发客商和市民也纷纷驾车前来采购。
本季西红柿价格上涨幅度大
我国西红柿的主要产区为新疆、黑龙江和山东。市场内西红柿主要来源为黑龙江、牡丹江、北漂地区和山东临淄、寿光、聊城地区。今年牡丹江、北漂地区生产的西红柿在春季生长期时受产地低温天的影响,果实成熟度降低,产量减少,从而导致6月至9月份上市期间供应紧张;山东寿光等13个市受8月台风灾害影响,同样造成西红柿减产。产地减产导致10月至次年3月上市期间供应量减少。供不应求的市场行情导致本季西红柿价格上涨幅度较大。9月成交均价在7元/公斤,相比去年同期5元/公斤,上涨幅度达40%。货源供应紧张,市场经营户开辟新的货源渠道,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西红柿产地,位于我国的西部,其以加工再销售的经营模式为主,以往由于距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远,运费高等原因,鲜果很少销售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今年由于价格合适,经营户就引进新疆伊利地区西红柿到市场销售。据经营户反馈,由于路程长达4700公里,从新疆伊利至义乌运费都要900元/吨,光运费成本就要达0.9元/公斤,现新疆西红柿销售价格在7-7.2元/公斤左右。
下月市场销售亮点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进入农历8月,又到了我国一道著名美食“大闸蟹”上市的季节。据市场水产经营户介绍,市场上的大闸蟹从9月11日开始上市,品种为早熟品种,目前供货量不大,市场日销量在2000斤左右,货源主要来自江苏的高淳、兴化、洪泽、金湖和安徽芜湖等地区。目前市场内规格为2-2.5两左右/只的雌蟹批发价格为70-80元/公斤,规格为3两左右/只的雄蟹价格在68-76元/公斤。由于中秋节家人团圆有吃蟹的风俗,今年中秋节期间大闸蟹价格上涨到90-100元/公斤。据经营户反馈,大闸蟹真正大批量上市的时间需到10月份。而10月份又恰好喜逢国庆长假,必将掀起“大闸蟹”的消费高潮。